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去有风的地方小型激光雕刻机厂家!专注于小型激光雕刻机设备的研发生产,专业激光雕刻机小型生产厂家,真正实体厂家技术售后有保障,拥有价格优势,欢迎实地考察
始于2010年,专注小型激光雕刻机设计研发制造国家专利技术 出口品质有保障
全国咨询热线:153 3889 3007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153 3889 3007

153 3889 300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以百国之木与时代共鸣,探寻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背后的故事

作者:admin 浏览量:176 来源:去有风的地方 时间:2022-11-18

以百国之木与时代共鸣,探寻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背后的故事

温州通江达海,自古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贸港口。在当下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温州博物馆承办的《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自2021年在温州博物馆启幕,先后在嘉定博物馆、同济大学博物馆、遵义美术馆举办巡展,现正在温岭市博物馆精彩展出中。巡展推陈出新,形式不断提升优化,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展览模式,在各地都获得观众的热烈反响。

展览展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公博,历经十年所创作的118件当代木雕艺术作品,紧扣“命运与共”的时代主题,展现不同国家人民在多元化世界下“求同存异”的内在精神需求。温州博物馆参与策划本次展览,与时代共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本文特邀艺术家高公博与策展人马炯分享本次展览的契机、策展背景、作品创作历程等背后的故事。

艺术家篇

本次展出作品取材来自118个国家,请问您最初是如何构思“百国之木”这一创作题材的?

我从1965年开始雕刻,到现在已经57年了。在第45年左右时,国内的木材我几乎都已经接触过,于是决定开始雕刻国外的木头。各个国家虽然地域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但有一个最重要的相同点——人民都盼望着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便从这一角度去构思题材内容,挖掘国外的历史背景、民俗故事、民间传说、诗歌文学,从中寻找灵感来进行创作。

这些木材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可能有着颜色的不同,肌理的不同,气味的不同,您会结合每个木材的特性去创作符合其特质的作品吗?

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生命力的,在等待着人类去孵化。这些木材来自于不同国家,有大有小,造型各异,我的首要目标是保留它们的自然美,不以过度的人工雕琢去改变其原本的面貌,从形态现状着手,采用体块型、木砖型、流水型、泥沙型等方式去塑造他们。我喜欢和木头换位思考,把它们当作我,把自己当作它们,如果我是这块木头,会如何期待人类通过雕琢,充分展现我原有的纯朴自然韵味。因此我以保护木头为本,采用十几种雕刻技艺,慢慢梳理出了不同的作品风格,并延续我“新奇独变”的创作理念——新的理念,奇妙的造型,独立的个性,以及美的变化。

您的作品融合不同国家的历史人文、社会事件进行创作,可以与我们分享几个作品故事吗?

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中,我才深入地了解到中国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力所能及地为国外人民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如筑造公路铁路,支援医疗卫生,建设希望工程,送电送水……比如塔吉克斯坦,中国为塔吉克斯坦建造了宽敞的公路,一位老人沿着公路走了几天几夜到达总统府,为的是请总统代他和部下的人民,向中国表示感恩。这位老人说自己一辈子没有走过这么好的公路,甚至祖祖辈辈都不曾想象会迎来这样美好的生活。我听了这个故事深受感动,雕刻了他的感恩之心,感恩之路。

还有一些国家与中国颇有渊源。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很久以前来到中国游历,回到意大利后,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1年,一位72岁的意大利老太卡马罗塔计划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从故乡出发徒步抵达中国。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令人动容,由此我创作了代表意大利的这件作品。

本次展览从温州出发,去过上海,到过遵义,一路走来您有怎样的感受?

我发现展览主题“命运与共”引发了大家普遍的共鸣,展览的展陈形式使其成为一个特别的艺术项目。这些作品在技法上追求开拓突破,采用了跳刀法、劈凿法、敲痕法等十几种方法,每件作品都能带给观众全新的观感与体会。我认为好的创作不是复制过去,而是创造未来,我们应该在沿袭前辈手中技艺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创造继续推动发展,推动才是传承真正的目的,我的使命应该是推动,“百国之木”的创作也是我个人突破原有模式的一次新的尝试。

您从1965年开始从事黄杨木雕艺术,也是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可以谈谈您的创作历程吗?

我习惯每十年一次突破,在潜心传统木雕近20年时,我感到那并不是我渴求的一种状态,于是我在传统木雕的基础上开拓了根雕艺术。从前黄杨木的根被当作柴火,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它的根很漂亮,于是又研究出了黄杨根雕这一艺术品类。又过了十年,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聊天时他提出“从似与不似中寻找新的品类”,我深受启发,之后尝试把黄杨木劈开,发现了里面令人惊讶的纹理。大家过去只追求黄杨木外在的美,原来不可触摸的内在也同样蕴藏着迷人之处。于是1990年我又开拓了黄杨劈雕,十年后开创了黄杨意雕。

黄杨木是国内较为珍贵、精美的木头,素有“家中有黄杨,辈辈出栋梁”这一说法,清代的兰溪戏曲家李渔也曾说黄杨木是木中君子,我感悟到自己原来一直在与君子交流。这几十年我经历了技艺的摸索,因此“百国之木”是厚积薄发式的作品,是自己几十年来经验积累的体现,也受到很多国内外艺术家的启发。除了木雕,近十年来我每天晨起学习书画与篆刻,刻温州百工工匠,刻甲骨文。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通过练习我从不会书画到可以创作作品,这样的过程让我有一种快乐和幸福感。

木头这一艺术创作载体包含着您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您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呢?

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一直希望大家通过“命运与共”这个展览,通过感受木材所带来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能够更深切地注视可贵的人间真情,更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更加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与环境。

策展人篇

“命运与共”给人非常宏大的感觉,与高公博大师的作品内核也十分契合,这一主题是如何命名的呢?

高大师原本称这系列作品为“百国之木”,其实除了展出的118件展品,他一直在不停创作,作品规模也在不断升级。高大师的创作很多是触及到社会现状的,其中一些困难恰恰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比如环境生态破坏产生的资源枯竭问题,战争之下世界和平受到的威胁等等。还有的题材体现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关联与沟通,自古至今中西文化之间的输出与交流,新时代下中国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国家进行基础建设等。中国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构建美好世界。因此我们最初看到这些作品时感到非常震撼,作品呈现了百国百态的人文风貌,极具艺术感的同时引发反思,传递着一种悲悯的情怀。习主席曾高度概括“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理解,这一倡议真正触及到了展览核心,于是我们最终将展览命名为“命运与共”。

您能谈谈本次展览在策划与陈展上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吗?

首先是中英双语的展品说明牌,除了展示木头材质、来源、尺寸等基本信息外,还有作品内涵故事的诠释,观众除了可以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外,还能解读每件作品背后不同国家的社会面貌和文化。在展陈设计中,我们加入了各国的国旗元素,营造出一种世界联盟的氛围感。我们还筛选了一些与展览题材相关的中外诗歌融入设计,视觉作品搭配诗歌呈现,两大文化载体形成对话,互相映衬。

在布展方面,为了更好地呈现“百国之木”的质感,本次展出的大部分展品都没有放入展柜,公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作品细节,感受其艺术张力。“裸展”的布展方式给策展和展品安全带来一定挑战,但是能够让公众走近材料本身,通过木材的纹理结构以及独有的地域特色,在观赏与思考中更深切地体会每件作品所抒发的情感。

此外,“命运与共”并不是一个宏大的框架,观众看完展览后,能够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留下来,并将思考转化为践习,是我们期待展览实现的价值,也是本次展览有别于普通艺术展的地方。由此我们设计了两种互动形式,一是现场留言墙,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观后感写下来;二是“共生计划”,我们提出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在展厅中随机挑选观众进行访谈,并在尾厅播放访谈视频。通过搜集个体样本,了解当下不同年龄层,不同知识群体,不同性别的大众,分别以怎样的视角或态度去看待“命运与共”这一话题。

巡展在策划、筹办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呢?

本次展览的策划工作是在2020-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完成的,各种防疫措施或多或少会对展览产生影响。巡展在温州博物馆、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上海嘉定博物馆这前三站的筹备和展出期间都受到了疫情的波及,面临临时闭馆,或是无法开展活动的情况。尤其在上海同济大学巡展时,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展览只能对校内师生开放。但也是由于疫情,赋予本次展览很强的时代情境。瘟疫和生存环境恶化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亲历蔓延全世界的这场大灾难给当代人带来哪些思考?“命运与共”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引发更多共鸣。

高公博大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博物馆也一直致力于发扬区域特色文化,您觉得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传承发扬区域特色文化是博物馆的责任所在。温州博物馆结合时代背景,筹划各种主题开展系列性的展览、活动等文化传播工作。例如名人系列,2020年的主题是弘一法师李叔同,2021年是温州文博先驱、金石篆刻名家方介堪,明年我们还将推出出身温州的著名书画世家马氏家族的马孟容、马公愚专题。

近年来温州博物馆也一直在汇聚民间的收藏和研究力量,如衍园美术馆、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锡器博物馆、贝雕艺术博物馆等等,通过博物馆的官方平台将温州各个区域的特色文化凝聚起来。我们曾联合民间力量在上海展出温州籍绘画名家鲁藻的墨兰精品展,还曾联合衍园美术馆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共同推出丰子恺的书画文献展。

此外,温州博物馆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推出新媒体活动。今年已策划多个主题,“温州商港 千年回眸”系列直播,邀请专家学者回顾温州作为商贸港口的千年历史;“苍龙出海国——温州龙舟文化系列分享”,在迎亚运的节点传播特色龙舟文化,从龙舟的制作,赛龙舟习俗的来源,再到龙舟比赛规则,衍生的相关诗词等,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立体的文化体系;在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乡村博物馆系列宣传,选取具有温州文化特色的典型展现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式,温州博物馆跟随时代背景,着眼本地,深挖区域特色文化,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及深度。

展览接下来还将去到其他城市展出吗?

是的,目前已在多方对接联系中了。温州博物馆计划至2023年底,继续推动“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作品展”到全国各地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让展览的深刻思想内涵辐射到更广大的地区。

本文标签: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

153 3889 300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153 3889 3007

二维码
线